架空
關燈
小
中
大
架空
第二日一早,韓徹剛起床就見著楊縣丞替他找尋的工匠來了。等到他吃完朝食,昨日雇傭的那對夫妻前來報道。
房屋修繕交給韓老三去盯著,韓徹對夫妻二人道:“你們先去把行李放好。”
安南縣衙雖破舊殘敗,但該有的格局卻也一應具有。
整個府衙後宅院是坐北朝南的格局,韓徹住正屋,柳氏住東廂房,三娘四娘住西廂房。這對夫妻則跟韓老三一樣,都住在南面的側房。
男的姓郭,家中排行第六,今年二十一。他家婦人姓楊,二人有一子兩歲,來縣衙做事後,父母在家替其照看孩子。
郭,楊二姓在安南是大姓,昨日韓徹所去村莊便為郭家村,而楊氏娘家楊家村,距離郭家村也較近。
見二人初來,神情忐忑難安,韓徹便沒直接安排事物,而是先向他們詢問一些地裏的事。
“種稻谷的多,咱們安南雨水充足,種稻谷比種麥子收成好。”郭六郎和楊氏的神色果然輕松起來。
“麥子也有種,就是種得不多。”
麥子不同水稻,同一塊地不可輪作。事實上,幾乎所有的作物都不建議輪作,只水稻情況略好些。
“收成?收成今年不行,每畝只能出谷二石。”
正常稻谷收割裏面有水分百分之二十左右,曬幹後便只得五分之四。其中稻殼還要占據百分之二十左右,也就是最終得米率只能為百分之六十。
像這樣的產量著實低下,不過韓徹也知曉,在農業發展落後的古代,歷來產量都高不到哪裏去。
所以老百姓只得多種植,產量不夠,數量來湊。年覆一年的辛勤勞作,只為多口飽腹糧食。
韓徹便追問:“可知為何收成不行?”
“長了好多飛虱,葉子都被啃黃啃死了。”
“唉,苗株也沒長好,結了好多空粒,癟粒。”
“今年雨水比往年多吧?”
“對,上半年時常下大雨。”
韓徹心中便大致明了了,稻飛虱是一種水稻常見的主要害蟲,只要前期雨水多,就容易爆發稻飛虱之害。
若沒處理好,水稻必然減產。嚴重時,減產一半甚至絕收都有可能。
更要緊的是,來年它還可能持續重發。
一聽韓徹這般說,夫婦二人急了:“這可如何是好!”
莊稼人全靠地裏的糧食生活,今年受稻飛虱之害已經減產三成,日子已然難過。若非如此,昨日韓徹與他們言要雇傭人做事,夫妻二人也不會輕易答應,今日一早便趕來。
也並非他們瞧不上這份工,而是任憑一個陌生人突然出現,要請人去縣城做事,還言是他們的縣令大老爺,難免會讓人心生懷疑。
“莫急,時間也還充足,容我想想防治辦法。”韓徹寬慰道。
聞言,郭六郎楞住:“大人,你……你能有辦法?”
“瞎胡說什麽呢!”楊氏反應快,用力推了一把郭六郎,後忙向韓徹告罪:“大人勿怪,我等並非不信大人,實在,實在是太過歡喜!”
“對對對,小人是過於歡喜!”郭六郎說著,噗通一聲便跪拜在地上。
“無妨。”韓徹連連擺手。
他讓郭六郎趕緊起來,又喚來監工工匠修繕的韓老三,讓他將二人帶去做事。
郭楊夫婦露出松了口氣的表情。
在二人走後,不習慣被人跪拜的韓徹也松了口氣,擡腳往書房走去。
通過這些時日的情況來看,韓徹當然早就看清楚,衙門那兩位是在對他實施架空手段。
在能力上,他們任職安南多年,又是安南本地人,無論對安南政務上的了解,還是辦事的經驗,都遠超韓徹這個初來乍到者。
在消息上,衙門裏的各官吏也跟他們一樣同為安南本地人,可謂上下一心。韓徹莫說管事,便是連消息,只怕也接收不到。
既然如此,韓徹便需得另想辦法。
至於現在,他還是先把稻飛虱的防治辦法想出來。
消除稻飛虱最有效的方法,便是化學防治。不過眼下各種化學農藥是別想了,韓徹只能從農業防治入手。
然而正當韓徹書寫的入神時,屋外忽然傳來了爭執。原來是那群工匠已經按照要求,將房屋修繕完畢,來與韓老三結算工錢。
韓老三一聽工錢,表情震驚,聲音都尖銳起來:“只翻新補齊了些許瓦片,修繕了幾個門窗,怎就要這麽多銀錢了?”
“我們素來修繕,便是這麽多的工錢。”
韓老三憤怒:“你等定是在誆我!”
“誰誆你了?”
“我等如何敢誆縣令大老爺?”
“就是……大老爺若是不願意給,我等也只能受著……”
“你!你們!”韓老三氣得表情都扭曲起來,偏他只一人,還嘴笨,可說不贏這一群十數人工匠。
昨日韓徹沒說要多少工匠,楊縣丞似是怕耽誤房屋修繕,今日便直接安排這十幾人過來。
韓徹又沒想大修,故不到半日,這點活計便做完了。
聽了這一番爭執,韓徹高聲道:“阿三,將銀錢與他們結了。”
韓老三爭執停頓,不情不願的跑去找柳氏支取了銀錢。
工匠們領到銀錢便快速離去。
韓老三:“大人,這些工匠明擺著在訛咱們,還一次比一次過分。”
今日這工錢要的,可比前些時日的采買還狠。
韓徹點頭,道:“嗯,我知曉。”
韓老三不解:“那大人怎還給了他們銀錢?”
韓徹又問:“阿三,你說尋常工匠,敢去訛詐當地父母官的銀錢嗎?”
“那定是不敢的!”韓老三恍然:“是楊縣丞!一定是楊縣丞支使的!他怎敢如此?怎敢如此!”
在威信上,衙門人明顯只聽從那位楊縣丞的。如今,他家大人連找些工匠修繕房屋,都還要這般欺辱!
這也太欺人太甚了!
韓老三怒不可遏,張嘴又罵起了臟話。
“阿三,你不用生氣。若再碰上這等事,也不必再與他們爭執。放心,今天他們訛走的銀錢,日後一定會數倍吐出。”韓徹輕笑道。
韓老三睜大眼睛:“大人可是有主意了?”
韓徹笑著點頭。
韓老三連連保證:“我聽大人的,下次一定不再跟他們爭執。”
……
郭楊夫婦二人手腳勤快,人也細心。安南當地人雖口味清淡,但楊氏在做膳食前,還特意去尋柳氏詢問了眾人口味。
楊氏用食茱萸膏調味,頭一次做口味略重些的菜,味道竟也不錯。
人是韓徹自己尋來的,工錢基本符合安南當地的行情,柳氏便對雇傭這對夫妻做事,表示很滿意。
家裏多了兩個雇傭的做事,韓徹也好似多了談話的對象。一連幾日,韓徹連縣衙也不閑轉了,一有空,他便喚來這對夫妻倆嘮嗑。
郭楊夫婦起初對韓徹的身份還有些畏懼,可架不住韓徹實在是太接地氣,每次與他們聊天的話題基本都是種地上的一幹事宜。
甚至對一些作物的種植,這位縣令大人還很有見道。每每聽韓徹說起這方面,夫婦二人就變成了小雞啄米一般。
“對對對!就是大人說的這樣!”
“哎呀,可不就是!”
“原來還可以這樣去種植啊?”
“……”
當初挑選人時,韓徹也是特意去選性格爽利,善言辭,年紀也不大的。
年長者顧慮多,有些話未必敢多言。年輕者心氣旺盛,相對來講,會比年長者更容易套話。於是在閑聊中,韓徹也從他們口中套出不少有用的信息。
又過去數日,韓徹方才表示自己身體已經好轉,準備接手縣衙一幹事物。
郭縣尉和楊縣丞明面上對韓徹倒也恭敬,韓徹一吩咐,沒多久,楊縣丞便將他所需要的文書整理好,跟郭縣尉一同過來。
韓徹先翻開戶籍冊,驚得差點沒拿穩。
“四千七百餘人?”(1)
縱使韓徹再不熟悉古代,也做好了心理準備,但他也著實沒想到,作為一個縣,總人口才這麽點。
安南是下等縣,又隸屬南方邊境。但它這個縣的總面積,卻足有八千六百多平方公裏。
這麽說吧,韓徹穿越前的老家也是一個小縣城,總面積才一千七百多平方公裏,但常住人口數量卻有近一百二十萬。
楊縣丞便言道:“大人有所不知,早些年人口還不足兩千人。也幸得聖上聖明,太平年歲,人口數量如今已然增多一倍有餘。”
當然,這個數字並不十分準確。
安南地處南方邊境,又多山巒,一些未經教化的土著人又常年居住在森山老林中。朝廷很難管理到位,自然也就無法將其一一登記在冊。
再者,現代和古代也沒法比。古代封建社會裏,生產工具落後,農業技術落後,再加上各種苛捐雜稅,使得平民生活艱辛,人口增長自然緩慢。
若碰上太平年歲,百姓還能有個較為安穩的環境,若不幸碰上戰亂,那便是人命如草賤,人口也必然銳減。
韓徹聽完楊縣丞的,蹙眉又向郭縣尉詢問。
一個縣衙當然不可能只有少許幾個官員,主簿之下還有典史一名,主管監察獄囚。再有捕快和其他若幹小吏,零零散散加一起,總人數為四十六。
然後在縣之下,還設有鄉和裏。
其中鄉長和裏正的主要職責為“課督賦稅”。
直白一點來講,就是協助縣衙更好的向老百姓增收賦稅。
這些人都是“未入流”,也就是無品階但有具體崗位的佐雜官,自然也就領取不到朝廷的工資,那麽他們的俸祿便需得縣衙出資。
而縣衙發給他們的俸祿從何而來?自然是從當地的百姓身上征收。
當然,也不能說為了省卻這筆錢,便不要這些佐雜官了。偌大一個縣城,先不說事物繁多,若沒點武裝班底子,也是很危險的。
然而韓徹穿來也有好幾日,除了那位周典史和兩個跑腿小吏每日留守在縣衙坐班。其他登記在冊,如有具體崗位,也領著俸祿的捕快小吏,他卻沒見著幾個。
郭縣尉一早便知韓徹會詢問,便告知他:“大人,安南地廣人稀,故多荒礦無主地,常有奸人聚集……”
奸人指的便是流民和盜寇這一類的,這些人聚集勢必會生事端。郭縣尉的意思是,縣衙裏的那些捕快之所以經常見不到人,是去巡查和管理治安了。
韓徹聽完便沒再說其他的,平靜的讓兩人離去。
郭縣尉見狀,嘴角不免噙著一抹微笑,與一旁的楊縣丞快速對視了一眼。
縱使韓徹是縣令,是他們的頂頭上司又如何?他們倆都是本地人,更在縣衙擔任要職多年,可以說,早將整個安南縣裏裏外外一把抓。
便是先頭那位老縣令在任職期間,每有要事,也都會先過問他們倆的意見,做最終的決策。
韓徹今日這一番了解,也在心中做了總結。
被架空?沒錢?還沒人?
韓徹的目光落在戶籍文書上,陷入沈思。
人,倒也並非沒有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第二日一早,韓徹剛起床就見著楊縣丞替他找尋的工匠來了。等到他吃完朝食,昨日雇傭的那對夫妻前來報道。
房屋修繕交給韓老三去盯著,韓徹對夫妻二人道:“你們先去把行李放好。”
安南縣衙雖破舊殘敗,但該有的格局卻也一應具有。
整個府衙後宅院是坐北朝南的格局,韓徹住正屋,柳氏住東廂房,三娘四娘住西廂房。這對夫妻則跟韓老三一樣,都住在南面的側房。
男的姓郭,家中排行第六,今年二十一。他家婦人姓楊,二人有一子兩歲,來縣衙做事後,父母在家替其照看孩子。
郭,楊二姓在安南是大姓,昨日韓徹所去村莊便為郭家村,而楊氏娘家楊家村,距離郭家村也較近。
見二人初來,神情忐忑難安,韓徹便沒直接安排事物,而是先向他們詢問一些地裏的事。
“種稻谷的多,咱們安南雨水充足,種稻谷比種麥子收成好。”郭六郎和楊氏的神色果然輕松起來。
“麥子也有種,就是種得不多。”
麥子不同水稻,同一塊地不可輪作。事實上,幾乎所有的作物都不建議輪作,只水稻情況略好些。
“收成?收成今年不行,每畝只能出谷二石。”
正常稻谷收割裏面有水分百分之二十左右,曬幹後便只得五分之四。其中稻殼還要占據百分之二十左右,也就是最終得米率只能為百分之六十。
像這樣的產量著實低下,不過韓徹也知曉,在農業發展落後的古代,歷來產量都高不到哪裏去。
所以老百姓只得多種植,產量不夠,數量來湊。年覆一年的辛勤勞作,只為多口飽腹糧食。
韓徹便追問:“可知為何收成不行?”
“長了好多飛虱,葉子都被啃黃啃死了。”
“唉,苗株也沒長好,結了好多空粒,癟粒。”
“今年雨水比往年多吧?”
“對,上半年時常下大雨。”
韓徹心中便大致明了了,稻飛虱是一種水稻常見的主要害蟲,只要前期雨水多,就容易爆發稻飛虱之害。
若沒處理好,水稻必然減產。嚴重時,減產一半甚至絕收都有可能。
更要緊的是,來年它還可能持續重發。
一聽韓徹這般說,夫婦二人急了:“這可如何是好!”
莊稼人全靠地裏的糧食生活,今年受稻飛虱之害已經減產三成,日子已然難過。若非如此,昨日韓徹與他們言要雇傭人做事,夫妻二人也不會輕易答應,今日一早便趕來。
也並非他們瞧不上這份工,而是任憑一個陌生人突然出現,要請人去縣城做事,還言是他們的縣令大老爺,難免會讓人心生懷疑。
“莫急,時間也還充足,容我想想防治辦法。”韓徹寬慰道。
聞言,郭六郎楞住:“大人,你……你能有辦法?”
“瞎胡說什麽呢!”楊氏反應快,用力推了一把郭六郎,後忙向韓徹告罪:“大人勿怪,我等並非不信大人,實在,實在是太過歡喜!”
“對對對,小人是過於歡喜!”郭六郎說著,噗通一聲便跪拜在地上。
“無妨。”韓徹連連擺手。
他讓郭六郎趕緊起來,又喚來監工工匠修繕的韓老三,讓他將二人帶去做事。
郭楊夫婦露出松了口氣的表情。
在二人走後,不習慣被人跪拜的韓徹也松了口氣,擡腳往書房走去。
通過這些時日的情況來看,韓徹當然早就看清楚,衙門那兩位是在對他實施架空手段。
在能力上,他們任職安南多年,又是安南本地人,無論對安南政務上的了解,還是辦事的經驗,都遠超韓徹這個初來乍到者。
在消息上,衙門裏的各官吏也跟他們一樣同為安南本地人,可謂上下一心。韓徹莫說管事,便是連消息,只怕也接收不到。
既然如此,韓徹便需得另想辦法。
至於現在,他還是先把稻飛虱的防治辦法想出來。
消除稻飛虱最有效的方法,便是化學防治。不過眼下各種化學農藥是別想了,韓徹只能從農業防治入手。
然而正當韓徹書寫的入神時,屋外忽然傳來了爭執。原來是那群工匠已經按照要求,將房屋修繕完畢,來與韓老三結算工錢。
韓老三一聽工錢,表情震驚,聲音都尖銳起來:“只翻新補齊了些許瓦片,修繕了幾個門窗,怎就要這麽多銀錢了?”
“我們素來修繕,便是這麽多的工錢。”
韓老三憤怒:“你等定是在誆我!”
“誰誆你了?”
“我等如何敢誆縣令大老爺?”
“就是……大老爺若是不願意給,我等也只能受著……”
“你!你們!”韓老三氣得表情都扭曲起來,偏他只一人,還嘴笨,可說不贏這一群十數人工匠。
昨日韓徹沒說要多少工匠,楊縣丞似是怕耽誤房屋修繕,今日便直接安排這十幾人過來。
韓徹又沒想大修,故不到半日,這點活計便做完了。
聽了這一番爭執,韓徹高聲道:“阿三,將銀錢與他們結了。”
韓老三爭執停頓,不情不願的跑去找柳氏支取了銀錢。
工匠們領到銀錢便快速離去。
韓老三:“大人,這些工匠明擺著在訛咱們,還一次比一次過分。”
今日這工錢要的,可比前些時日的采買還狠。
韓徹點頭,道:“嗯,我知曉。”
韓老三不解:“那大人怎還給了他們銀錢?”
韓徹又問:“阿三,你說尋常工匠,敢去訛詐當地父母官的銀錢嗎?”
“那定是不敢的!”韓老三恍然:“是楊縣丞!一定是楊縣丞支使的!他怎敢如此?怎敢如此!”
在威信上,衙門人明顯只聽從那位楊縣丞的。如今,他家大人連找些工匠修繕房屋,都還要這般欺辱!
這也太欺人太甚了!
韓老三怒不可遏,張嘴又罵起了臟話。
“阿三,你不用生氣。若再碰上這等事,也不必再與他們爭執。放心,今天他們訛走的銀錢,日後一定會數倍吐出。”韓徹輕笑道。
韓老三睜大眼睛:“大人可是有主意了?”
韓徹笑著點頭。
韓老三連連保證:“我聽大人的,下次一定不再跟他們爭執。”
……
郭楊夫婦二人手腳勤快,人也細心。安南當地人雖口味清淡,但楊氏在做膳食前,還特意去尋柳氏詢問了眾人口味。
楊氏用食茱萸膏調味,頭一次做口味略重些的菜,味道竟也不錯。
人是韓徹自己尋來的,工錢基本符合安南當地的行情,柳氏便對雇傭這對夫妻做事,表示很滿意。
家裏多了兩個雇傭的做事,韓徹也好似多了談話的對象。一連幾日,韓徹連縣衙也不閑轉了,一有空,他便喚來這對夫妻倆嘮嗑。
郭楊夫婦起初對韓徹的身份還有些畏懼,可架不住韓徹實在是太接地氣,每次與他們聊天的話題基本都是種地上的一幹事宜。
甚至對一些作物的種植,這位縣令大人還很有見道。每每聽韓徹說起這方面,夫婦二人就變成了小雞啄米一般。
“對對對!就是大人說的這樣!”
“哎呀,可不就是!”
“原來還可以這樣去種植啊?”
“……”
當初挑選人時,韓徹也是特意去選性格爽利,善言辭,年紀也不大的。
年長者顧慮多,有些話未必敢多言。年輕者心氣旺盛,相對來講,會比年長者更容易套話。於是在閑聊中,韓徹也從他們口中套出不少有用的信息。
又過去數日,韓徹方才表示自己身體已經好轉,準備接手縣衙一幹事物。
郭縣尉和楊縣丞明面上對韓徹倒也恭敬,韓徹一吩咐,沒多久,楊縣丞便將他所需要的文書整理好,跟郭縣尉一同過來。
韓徹先翻開戶籍冊,驚得差點沒拿穩。
“四千七百餘人?”(1)
縱使韓徹再不熟悉古代,也做好了心理準備,但他也著實沒想到,作為一個縣,總人口才這麽點。
安南是下等縣,又隸屬南方邊境。但它這個縣的總面積,卻足有八千六百多平方公裏。
這麽說吧,韓徹穿越前的老家也是一個小縣城,總面積才一千七百多平方公裏,但常住人口數量卻有近一百二十萬。
楊縣丞便言道:“大人有所不知,早些年人口還不足兩千人。也幸得聖上聖明,太平年歲,人口數量如今已然增多一倍有餘。”
當然,這個數字並不十分準確。
安南地處南方邊境,又多山巒,一些未經教化的土著人又常年居住在森山老林中。朝廷很難管理到位,自然也就無法將其一一登記在冊。
再者,現代和古代也沒法比。古代封建社會裏,生產工具落後,農業技術落後,再加上各種苛捐雜稅,使得平民生活艱辛,人口增長自然緩慢。
若碰上太平年歲,百姓還能有個較為安穩的環境,若不幸碰上戰亂,那便是人命如草賤,人口也必然銳減。
韓徹聽完楊縣丞的,蹙眉又向郭縣尉詢問。
一個縣衙當然不可能只有少許幾個官員,主簿之下還有典史一名,主管監察獄囚。再有捕快和其他若幹小吏,零零散散加一起,總人數為四十六。
然後在縣之下,還設有鄉和裏。
其中鄉長和裏正的主要職責為“課督賦稅”。
直白一點來講,就是協助縣衙更好的向老百姓增收賦稅。
這些人都是“未入流”,也就是無品階但有具體崗位的佐雜官,自然也就領取不到朝廷的工資,那麽他們的俸祿便需得縣衙出資。
而縣衙發給他們的俸祿從何而來?自然是從當地的百姓身上征收。
當然,也不能說為了省卻這筆錢,便不要這些佐雜官了。偌大一個縣城,先不說事物繁多,若沒點武裝班底子,也是很危險的。
然而韓徹穿來也有好幾日,除了那位周典史和兩個跑腿小吏每日留守在縣衙坐班。其他登記在冊,如有具體崗位,也領著俸祿的捕快小吏,他卻沒見著幾個。
郭縣尉一早便知韓徹會詢問,便告知他:“大人,安南地廣人稀,故多荒礦無主地,常有奸人聚集……”
奸人指的便是流民和盜寇這一類的,這些人聚集勢必會生事端。郭縣尉的意思是,縣衙裏的那些捕快之所以經常見不到人,是去巡查和管理治安了。
韓徹聽完便沒再說其他的,平靜的讓兩人離去。
郭縣尉見狀,嘴角不免噙著一抹微笑,與一旁的楊縣丞快速對視了一眼。
縱使韓徹是縣令,是他們的頂頭上司又如何?他們倆都是本地人,更在縣衙擔任要職多年,可以說,早將整個安南縣裏裏外外一把抓。
便是先頭那位老縣令在任職期間,每有要事,也都會先過問他們倆的意見,做最終的決策。
韓徹今日這一番了解,也在心中做了總結。
被架空?沒錢?還沒人?
韓徹的目光落在戶籍文書上,陷入沈思。
人,倒也並非沒有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